陽明交通大學申請東京工業大學 YSEP 經驗分享 (3) - 到日本該做的事

Japan Feb 6, 2023

從大一開始計畫去日本交換,到了大家都畢業的現在都還沒去的,一波三折的交換記錄。

現在本人還在日本,剩不到一個月就要回去了。雖然說好的 YouTube 影片一直懶得弄,但今天要講的東西感覺不敢快打下來就會忘記,於是趕快找間咖啡廳坐下來速速寫一寫。

以下都是來日本之後自己 Trial and Error 出來的結果,可能等文章舊了之後情況就不太一樣了,總之寫下來給各位參考。

Outline

  • 入居届 & 国民健康保険
  • 銀行口座(日本銀行帳戶)
  • 携帯番号(日本行動門號)
  • 日本發行信用卡
  • Bonus - 支付
  • Bonus - 健身房

OK 各位,順序都幫你們排好了。

由於申請很多東西會被前面的東西 block 然後產生 race condition,最好按照以上的順序進行才比較順利。


入居届 & 国民健康保険

執行條件

  • 入住宿舍 or 你的租屋處,或至少知道你確切的居住地址(宿舍的話就是連房號都要知道)
  • 在留卡
  • 護照

說明

這基本上是來日本第一步。弄好這個之前別想辦什麼手機或銀行帳號 :)

  1. 你搞清楚你的住址後,帶著你的護照、機場入境拿到的在留卡,到你居住區域的擔當役所去申辦。
  2. 通常一進門找那個 information 櫃臺跟他講個大概他就會跟你說要去哪個櫃臺辦理,然後辦好入居届之後他會在你的在留卡後面印上你的地址,這步就大功告成了。
  3. 弄好之後櫃臺人員通常會指引你到隔壁去辦国民健康保険,就照著他辦就對了。有保總比沒保好。

銀行口座

銀行口座的重要性:

這邊的自動撥款叫 払込,自動扣繳叫 引き落とし。

如果你想辦電話號碼,幾乎一定需要一個繳費帳戶來讓他 引き落とし。

如果你要收獎學金,也需要一個帳戶讓他 払込。

所以我個人是非常推薦一定要辦一個。

執行條件

  • 背面有地址的在留卡
  • 學生證
  • 一支暫時的電話
  • (我記得要但不確定)護照
  • (Optional but recommended)印章

說明

接著你要去辦銀行帳戶。

這邊開的戶跟日本人的戶頭不一樣,有一堆匯款啥的限制,在日本待 6 個月以內只能開這種。

如果你要領 JASSO 獎學金,他會要你開 ゆうちょ銀行(日本郵政銀行 JP Post Bank)的帳戶。但如果你只是要存錢或用帳戶的功能,你想開哪家就開哪家。

之前在這邊卡很久,因為他會需要學生證跟電話,所以你入學(拿到學生證)前不能辦。

然後就算你有了學生證,沒電話也不能半。這邊一般的解法就是先填宿舍的電話,等你辦好自己的手機號碼再改。

以下流程以 ゆうちょ銀行 為例。

  1. 首先先在 ゆうちょ銀行網站 Web 預約你要去辦的時間。一定要預約,沒預約他不會屌你。
  2. 網站上他會要你填一個問卷,然後把這份問卷填完他會生成一個申請表
  3. 把申請表印出來(沒印表機可以用 7-11 的印,到 net-print 網站傳上去就可以到 7-11 印)
  4. 在預約的那天拿去

記得申請的時候不要勾 Debit Card 因為他不會讓你辦呵。

然後印章也帶著。規定上說簽名也可以,但以防機巴還是帶著比較好。

辦完之後他會先給你存簿,約一週後提款卡會寄到你家。

銀行帳戶小知識:

  1. 這邊存簿的地位跟提款卡一樣高,可以拿存簿在 ATM 提款存款,還可以辦 引き落とし

  2. 日本人不知道為啥很喜歡在 ATM 前面排隊,我現在還是不懂為啥

  3. 這邊的 ATM 常會收一堆莫名手續費,好像週末領錢還要收手續費之類的,存太多零錢也要

以上根據銀行而言不一定,自己小心操作 🥳

携帯番号

携帯番号的重要性:

我知道蝦皮有那種你可以一直加值的網路卡,但你如果要在日本辦各種 UNIQLO 會員啥的,線上購物有的沒的,基本上一定會跟你要日本電話號碼。

我個人一定是非常推薦辦起來。

執行條件

  • 背面有地址的在留卡
  • 銀行口座
  • 一支暫時的電話
  • (我記得要但不確定)護照

說明

這邊電話有分兩種:大手 跟 格安(かくやす,就便宜的意思)。

大手 就是有錢人用的,然後 格安 就是窮人用的。所以正常人都會想辦格安。

但格安通常都是網路申請,然後申請沒過他就會跟你說:「嘿你資料有問題,再檢查一下再送審一次吧!」然後也不會跟你講是什麼有問題。

我個人推薦如果是外國人,直接去辦 UQ Mobile 就對了。他應該也算是格安 SIM,但是 au(大手)下面的子品牌。辦的時候不會要求你在留期限超過一年,然後所有 au 實體店都可以辦。

au 店有時候人會很多,所以推薦先到 au 網站預約來店,接著就帶著上面的東西去辦,店員就會幫你弄好了。

携帯番号小知識:

  1. 日本現在綁約的電話好像已經不多了。au,UQ 都不用綁約,隨時可以取消。

  2. 這邊沒啥吃到飽的概念,有的話都超貴。au 吃到飽要 7500 円/月。

  3. UQ 流量計算莫名其妙的慢,我看手機算 10 GB 他們只算我 5GB。個人認為一個月 30 GB 應該很夠用。

日本發行信用卡

日本信用卡的重要性:

其實他沒那麼重要,但你如果時常線上購物推薦辦一張。

為什麼呢?因為很多日本網站不吃國外信用卡!

對,就是那麼荒謬。舉例來說, BicCamera 線上購物跟 JR East 訂票網站 えきねっと 都不吃。

執行條件

  • 背面有地址的在留卡
  • 携帯番号

說明

跟台灣不一樣,日本的信用卡是不綁銀行帳戶的,也就是說你可以辦 A 銀行的信用卡然後從 B 銀行 引き落とし。

比較麻煩的是像交換生的一年在留期限,比較難申請到信用卡。

  • Kyash

    我這邊推薦自己找到的這家 プレカ(Prepaid Card)- Kyash。

    申辦方法就是去下載他的 APP,然後在 APP 裡面把資料填一填就行。

    本人確認完成後他會給你一個虛擬卡號,你就可以拿那組號碼買東西了!

    買東西前你要先加值。可以透過 銀行口座引き落とし 或 セブン銀行(7-11 的 ATM)加值。他也提供信用卡加值的選項,但我每次試每次都失敗,而且還會被鎖帳,自己斟酌使用。

    買東西有 1% 點數回饋,1 點 1 円,可以再拿來加值。

    行動支付

    這張的好處是你可以加到 Apple Pay / Google Pay 行動支付用。

    記得付錢的時候要說你要用 QUICpay 不是 Apple Pay / Google Pay。

  • メルカード

    另一家申請成功的是 メルカリpay 的 メルカード。

    比較不推的原因是因為交換生可以申請到的額度太可悲了。

    辦完他會給你 10000 円額度,實體卡開通會再給你 10000 總共 20000 円。

    啥都買不起,結案。

  • GTN EPOS

    後期才聽說的卡,好像是專給外國人用的信用卡,在留期間入境滿兩個月可以辦。

    沒用過,有嘗試的可以留言告訴我心得。

Bonus - 支付

這邊電子支付已經是主流(就跟台灣以外全世界其他國家一樣),除了拉麵店以外,學校雜貨店、超商、餐廳都可以用電子支付,基本上平常都不用帶現金。

但因為日本電子支付發展很早,所以種類超級多,你如果直接到店裡說你要用 Apple Pay / Google Pay 可能會遇到一堆問題,所以以下來總結一下我在這電子支付的經驗。

Felica Network

這邊最主流的電子支付都是 Felica 一手撐起,包括所有 Suica、PASMO 等 交通 IC カード、以及等下會提到的QUICpay、ID 都是走 Felica 的協定。

Felica 只有日本有用,所以其他地方用不到。

以下會介紹常見的 Felica 系支付方式。

交通 IC カード

優點

  • 結帳反應很快,不像一些其他協定要等很久
  • 基本上可以在所有車站加值

也就是你平常看到的 Suica、PASMO,他們都是 交通 IC カード,所以你看到標 Suica 基本上 PASMO 就能用,反之亦然。

Suica 跟 PASMO 的差別就只在於發行公司不同。Suica 是 JR East(應該)發行的,PASMO 是由東急電鉄發行。其他還有其他地區政府機關或 JR 公司發行的,像 Kitaca、ICOCA 等。

由於都是走 Felica 的交通 IC カード 協定,結帳的時候只要說「Suica で」就行(就算你拿 PASMO、ICOCA 都能這樣說)。

手機 Suica / PASMO

  • Apple Pay

    Apple 好像 iPhone 8 以後全世界販賣的所有手機都支援 Felica,所以你只要在 Wallet 新增一張 Suica / PASMO,然後用你的信用卡加值就行。

  • Google Pay

    Android (Google Pay) 的話就比較麻煩。基本上你的手機如果不是在日本買的,通常都不支援 Felica。

    如果支援的話,你必須先 Google Play 跳區到日本,下載 おサイフケータイ,然後 Google Pay 就會跳出 Felica 系的卡。

    然後 Google Pay 加值 Suica / PASMO 目前基本上一定要用日本發行的信用卡,國際的通常不給你用。我的作法是用上面提到的 Kyash 先從郵局轉錢進去,再刷 Kyash 加值。

定期券

如果學校讓你買定期券,通常也可以加到手機裡。

由於我也只用過 PASMO(東急)的定期券,然後弄起來也挺複雜的,這裡就不多贅述,只跟大家說有這回事。

nanaco

優點

  • 7-11 優惠比較多
  • 7-11 印表機只能用 nanaco 或現金

小七出的支付。

好像不能直接從手機加值(要去櫃臺或 セブン銀行ATM),所以我沒啥在用。

楽天 edy

優點

  • 可以累積 Rakuten Point(應該)

樂天出的支付,優點就是可以累積 Rakuten Point。

Google Pay 版加值可以直接從手機,Apple Pay 不清楚有沒有支援。

沒啥在用。

WAON

優點

  • 可以累積 WAON Point

AEON 出的支付。

手機版加值好像只能用 AEON 家的信用卡,所以沒啥在用。

QUICpay

走 Felica 協定的信用卡行動支付。

用法跟普通 Apple Pay / Google Pay 一樣都是直接把卡加到錢包裡用。是不是 QUICpay 依照信用卡發卡方決定,這就是為啥通常你結帳時跟店員講要佣 Apple Pay 他反而會搞不清楚。

如果你的卡是 QUICpay,你就要跟店員說「QUICpay で」才會刷到你要的 QUICpay 卡。

iD

跟 QUICpay 一樣都是走 Felica 協定的信用卡行動支付。

用法跟樓上一樣,不多贅述。


Felica 系列到這邊結束。

在手機上,每個種類你都可以有一張 Main Card(Apple Pay 好像叫 Express Card),也就是說你最多同時可以有 PASMO、nanaco、edy、WAON、QUICpay、iD 六種行動支付同時啟用。

但由於 Suica 跟 PASMO 在同一類(交通 IC カード),你不能同時啟用 Suica 跟 PASMO,要再 おサイフケータイ 切換才行。

タッチ決済

平常我在台灣要用 Apple Pay / Google Pay,我都會跟店員說「用信用卡」。

但在日本你說用信用卡,他會預期你拿出一張卡然後插到那個信用卡機器裡。

所以理論上說「タッチ決済で」,應該就可以拿 Apple Pay / Google Pay / 感應式信用卡出來刷。但我因為剛來的時候失敗太多次了,而且來之後都用 QUICpay / iD 比較多,沒有實際測試過,給各位參考。

クレジットカード

就是信用卡,日本超級普遍。

結帳就說「カードで」、「クレジットで」、「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で」他就會叫你插卡了。

然後他們莫名其妙很喜歡分期付款(吃個 800 円的午餐也要問是否分期...),所以會問你「支払いの回数は如何でしょうか?」

這時候回「一括で」或「一回で」就行。

其他

其他支付包括各家公司出的 PayPay、au PAY、メルカリpay 等,通常都是用 QR code / 條碼 付款,挺簡單易懂的,我就不多贅述了。

Bonus - 健身房

為了繼續保持健身的習慣,我在日本也辦了健身房會員。

大宗好像是 Anytime Fitness,但我自己辦的是 FiT24,以下純粹經驗分享。

FiT24 跟 快活 club(網咖)同樣是 Aoki 麾下的服務。

費用

10 月份入會活動是兩個月月費半價,接著回原價。

一個月原價好像是 8000 円 左右。

執行條件

  • 電話號碼
  • 緊急聯絡人(名字 and 電話)
  • 銀行口座

申請流程

當初會員申辦是在官網上填好申請表,然後把表印出來到健身房,約莫半小時就能辦好。

辦公室的值班人員只有白天在,所以記得在有 staff 的時間去(官網可以查)。

沒有綁約制可以隨時退會,退會申請完可以用到當月月底。

優點

  • 我覺得沒綁約超棒
  • 我住的這邊這家人不多
  • 0 推銷,你晚點去甚至看不到工作人員
  • 24 小時營業
  • 會員卡全國的店都能用,不會在那邊跟你綁哪家店的白痴死了
  • inbody 免費使用

心得

  • 巨巨很多,初心者很少,婆婆媽媽也很少。
  • 淋浴間不多(我們這邊只有三間),但通常不用排隊。女生有額外幾間淋浴間跟置物空間。
  • 置物櫃沒鎖(但有監視器),有鎖的置物櫃要另外付錢月租。
  • 到目前為止(2023.02)好像都還是要戴口罩。健身房旁邊有提供濕紙巾,器材用完要自己擦。

那個,個人見解,我是覺得屌打台灣那些整天在那邊綁約、活動宣傳、囉唆死的健身房啦。

你收我 1.5 ~ 2 倍的錢,讓我不用綁約,全國健身房都可以去,不要推薦我教練課優惠,I take it any day ok?


第三期心得到這邊。

要回國了,沒意外不會有第四期了,倒是可能會有一偏心得分享,看之後有沒有心情寫 :)

日本真的好棒,但目前在日本可以做的事大概已經做得差不多了,階段性任務達成。

I will be back.

Tags